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。

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

您现在的位置: 首 页> 中共安康市委统战部> 县区新闻>> 正文

【新乡贤统战工作】:从三千里汉江走出来的旬阳乡贤刘贵棠

作者: 文章来源: 更新时间:2020-07-17 16:43

看见过刘贵棠的人,都知道他是一位极其平凡的人,平凡到一走进人群当中,你就很难再找到他。然而,他又是一位极不平凡的人,他能用30年时间,往返汉江三千里,足迹遍及陕西、湖北、河南等省,收集了数千件的珍贵实物、拍摄了三万多张图片资料、查阅收集大量的史料,创办中国首座内地汉江航运博物馆。 常人想都不敢想,而刘贵棠却做到了。

自从爱上汉水文化那一刻起,刘贵棠就没有停歇过,每逢周末或节假日,他就背上照相机和大包小包,一个人徒步汉江沿岸,从汉中、安康、十堰、襄阳到汉口,从乡村、码头、古镇到城市,从汉江到丹江、堵河到白河,沿途探寻、拍照、收集、挖掘重要的汉水文史资料,汉江沿途的每一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和足迹。

本来不够富裕的刘贵棠,宁可省吃俭用,但总是能舍得自己掏腰包收购每一件有价值的老物件,有时候遇到有珍贵藏品,他就主动和物主交朋友,讨价还价,千方百计也要买到手。日积月累,他收集的老物件堆积如山。妻子朱新月温婉贤惠,通情达理,全力支持他的事业,自然成为刘贵棠最好的动力源泉,推动着他继续奋力拼搏,可想而知,汉江航运博物馆哪有办不成的道理!

刘贵棠则以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的方法,历经数十载,跋山涉水,含辛茹苦,为了联系货源,他上云南,下四川,走东北,赴青海,来回奔波在旅途上。饿了吃一袋方便面,渴了喝几口矿泉水,有时甚至一天只吃一顿饭。晚上,住在最便宜的旅馆里。凭着他的诚心、诚信、诚恳,感动了很多人,争得了大家的支持,终于,他实现自己多年以来的梦想,航博馆以大量的文物和史料,真实记录了汉江航运的历史,论其价值,不可估量。

如今,航博馆内种类繁多的船舶收藏品,大约有上千件,大到各种不同样式的船模、铁锚、铜盆、纤绳、陶罐、水缸、马灯、算盘、渔网、船工厨具餐具;小到船票、船员证、安全证等,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老物件。这些物件确实来自不易,见证着刘贵棠三十多年来三千里汉江的奔波的成绩,也见证着旬阳航运、汉江航运,乃至中国航运史的变迁。

中省市领导和专家参观完航博馆的实物后,都给予了高度肯定和称赞:中国汉江航运博物馆展现汉江航运的兴衰变迁,展示汉江水运文化魅力与贡献,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!

中国汉江航运博物馆由此被省交通厅命名为交通文化阵地,被誉为中国汉水文化研究基地。

刘贵棠在走汉江的同时,不忘为社会做公益事业,捐款捐物。2013年他得知原平安乡秦家垭子村残疾青年、文学爱好者王晓东身残志坚,与病魔和贫穷作斗争,坚持顽强写作,事迹感人,刘贵棠一次性捐赠价值3000元的笔墨纸砚和日常生活用品,他奉献爱心的事迹数不胜数,感人至深。刘贵棠的事迹感动了身边的人。刘贵棠经常说:“30年的江汉路,30年的公益路,对别人来说很长很长,对我来说才刚刚开始。帮助弱势群体,为国家减轻一点负责,心里感到快乐,感到踏实,帮助别人,快乐自己。”

2015年,刘贵棠被推选表彰为“2015中国爱故乡十大年度人物”。全国受此荣誉称号的人物10位,刘贵棠是陕西省的唯一。

给他的颁奖词这样介绍:他,从博物馆这个角度,对家乡做出了巨大贡献。他,白手起家,一人东奔西跑,历经了30年的艰辛,足迹遍布汉江3000里,坚持到今日,形成这样一个规模,这样一个系统的汉江航运博物馆,实现了对家乡、对中国大文化的历史资料的补充,在乡土性、地方性和行业性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,令人惊叹。

刘贵棠,是从三千里汉江走出来的当之无愧的旬阳最美乡贤。(中共旬阳县委统战部 程根子)

文章录入:统战部 责任编辑:统战部
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联系站长 | 在线投稿
Baidu
map